以華語為母語的同學在英文寫作中的誤區之一
要學好英文寫作,先要暸解一些語言和文字的基本知識,從母語轉換到另一種語言時比較不容易出錯。同學都是以中文為母語,熟悉中文的表達方式,寫英文時腦子裡是以中文構思,然後將中文句子或段落翻成英文寫出。如果不暸解兩種語文的異同,英文句子很容易寫成中式英文,外國人很難暸解這種中式英文的意思。
中文和英文最基本的差異是:中文是圖像語言,英文是拼音語言。中文的每一個字是一個獨立的圖像,最早的中文字和金字塔刻在牆上的埃及古文字一樣,都是由象形開始,一個字就是簡單的畫出一個東西的形狀,後來人的思維越來越複雜,要表達的意思難以用簡單圖形畫出,於是有了象形、形聲、指事、會意、轉注、假借的六書造字原則,造出更多表達意思的字。英文紀錄的是聲音,二十六個字母長短搭配可記錄無數的聲音。中英文兩種文字的根本差異讓熟悉中文寫作的同學,不容易精通英文寫作。
中國字一個字一個音,音少字多,同音字的音同意不同造成困擾。日文的片假名是記音,也是由於音同意不同的字太多,遇到容易混淆處則以平假名註記,也就是以漢字來分辨。中文以詞組解決這個問題,不論動詞或名詞大多以辭組表達,以”花朵”、”窗戶”、”打開”代替”花”、”窗”、”開”,避免意思的混淆。
安老師評改同學的英文寫作,常看到這類中文翻譯成英文的”不當”用法,這裡用”不當”兩個字表示不一定是”錯”,而是表達的不恰當。接著舉幾個同學最常不當使用的句子為例:
“I like read book.”很顯然這是中文”我喜歡讀書”翻譯過來的。中文的”讀書”這個詞組是一個動詞跟著一個名詞組成,同學就翻成一個英文動詞加一個名詞”read book”。事實上英文”reading”這個字本身就是”讀””書”的意思。較好的寫法是”I like reading.”。中文”讀書”這兩個字還有一個語言的陷阱,古時候”讀”的就只有”書”,沒有”報紙”、”雜誌”、”期刊”之類的媒體。所以寫”read book”是不包含報章雜誌的,外國人會以為你不看報章雜誌,只看書,這應該不是你的本意吧。”reading”是”閱讀”,包含讀所有的媒體。
另一個不當使用的是中文的”吃飯”;”I went out to eat food with my co-worker today.”。這句裡的”eat food”是”吃飯”直接翻譯成英文的,英語說”Did you have breakfast this morning?”,這句裡的”have breakfast”就是”吃早餐”,不需要寫”eat”。上句改成”I went out to have lunch with my co-worker today.”較佳。”讀書”、”吃飯”這兩個中文詞組都是一個動詞加一個名詞,表達一個意思。
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”開車”,同學直接翻成”drive car”,例如:”My brother drove car to my home yesterday.”。這個句子英語人可看得懂,但會覺得怪怪的。”drove car”改成”drove”會比較簡潔。
以上舉了三個例子,其實類似的中文詞組不勝枚舉,有些英語人還能看得懂,有些就會讓英語人如”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””霧灑灑”了。同學在英文寫作遇到這類中文詞組時,要特別注意中文詞組直接翻譯成英文時的語文陷阱,不要寫出類似的怪句子。